2008年10月23日星期四

朝气

10月19日晚,于何香凝美术馆,坐在被人群镶边的边上聆听。第一个便是Zen Lu & KLC_NIR的合作。从安静而立体的回音般低频声切入,但这种声音仿佛更适合冥想。自然闭眼,绕开绿衣男女的画面,甚至会发现更盛大的感受。闭眼即可见远古千年的生物,随晴雨交加的自然变动,而在闷热燥湿的空气中,被折射的热影象呈波浪涌动。交迭的高频,交替着欢歌、灭迹和新生。当画面变成一群焦灼不知何物的人们,Sin:Ned开始更高亢于前者的长时间高频长音。谁可知“戈多”何时且在哪里出现,眺望轮番后,冗长的鸣声却突然在高处掉落,只留下深处的回音,戛然而止,这样巨大反差,放大了静与噪两端的体验。最后瑞典声音艺术家Justice Yeldham将接触式麦克风夹在玻璃上,用嘴与手指找寻玻璃上的音阶,发出巨大震感声音,并用玻璃反射光线到听者脸上,形成互动。

演绎完便进入提问环节。那里充斥着热闹满是问号的空气,在明亮的白炽灯下,理性的听众们都试图想搞明白这些是什么?为什么非要用此方式表达?而做这种不被人接受不被人理解的实验音乐意义何在?是的,非凡的声音,爆炸地搅入好奇与禁忌的心里,那是未曾想象的体验,打乱了常规听觉的布局,于是听众们更苦于想重新找回制度。

但事无定论,何况音乐,并不比解数学题,非要找到解还是正确答案。对于声音,你愿将它拿捏成何样自然都可。也许平日的非自由状态舒畅得不想改变了,一旦被框下定义,反倒无所适从起来,非要寻找到意义和用处。但很多并不是为让人承认而存在,虽然也欢迎理解和关怀。难道任何艺术形式不是可以平行延伸的吗?而实验音乐也是一种而已。

听完在回去的路上,发现耳朵竟惯性地开始选择性听到低频的鸣声,又是没有过的体验,这样的聆听替代了噪音日常所带来的焦虑,平静地当作司机的作品来听。这些体验就是演出相送的赠品吧。心里头调皮地觉着亲切,仿佛这样便能套用他们声音创作者的耳朵,无须定义,即可听到相同的声音。心理上的焦虑本是同愿望与现实的巨大差异产生的,当试着跳开条框:仅虫鸣鸟吟的安静使人同样安静,若愉悦地接受如同噪音一样的挫折、失落或抑郁感,是否会抚平了内心荡漾的一池春水?

关注使人专注,专注使人平静。

1 条评论:

Sin:Ned 说...

讀過你的觀後感,彷彿也對該晚的演出增多了一点感悟...謝謝!

Sin:Ned

http://sin-ned.blogspot.com
http://www.myspace.com/sin_ned